山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山东招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90所。在本省,有19所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烟台大学;而在省外,有74所高校面向山东省招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
一、山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山东省招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山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山东本省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9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烟台大学(531分)、山东交通学院(503分)、齐鲁工业大学(501分)、山东工商学院(499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488分)、泰山学院(496分)、山东政法学院(496分)、聊城大学(495分)、山东女子学院(491分)、山东管理学院(48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烟台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31 |
2 | 山东交通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03 |
3 | 齐鲁工业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01 |
4 | 山东工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99 |
5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97 |
6 | 泰山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96 |
7 | 山东政法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96 |
8 | 聊城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95 |
9 | 山东女子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91 |
10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88 |
11 | 山东管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88 |
12 | 山东女子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87 |
13 |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79 |
14 | 潍坊科技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78 |
15 | 潍坊理工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74 |
16 | 烟台理工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72 |
17 | 青岛工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72 |
18 | 泰山科技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68 |
19 |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64 |
2、山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山东招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74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人民大学(673分)、北京语言大学(595分)、华南师范大学(590分)、四川农业大学(587分)、江苏大学(581分)、江西财经大学(567分)、华东交通大学(561分)、北京联合大学(557分)、西安财经大学(556分)、安徽师范大学(55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673 |
2 | 北京语言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95 |
3 | 华南师范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90 |
4 | 四川农业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87 |
5 | 江苏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81 |
6 | 江西财经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67 |
7 | 华东交通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61 |
8 | 北京联合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57 |
9 | 西安财经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56 |
10 | 安徽师范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555 | ... |
65 | 南昌交通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74 |
66 | 兰州工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73 |
67 |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72 |
68 | 广州新华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72 |
69 |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71 |
70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70 |
71 | 西安翻译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66 |
72 | 海口经济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65 |
73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64 |
74 | 海口经济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1段 | 463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山东省招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山东招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简介
1、潍坊科技学院
潍坊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寿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定向培养军士试点高校。校园占地2400亩,在校生3.3万余人,教职工2211人,副高级及以上教师697人,博士462人,硕士及以上1745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0人、泰山系列人才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特级教师1人,齐鲁名师2人、山东省首席技师3人、鸢都系列人才5人。现设13个二级学院、64个本专科招生专业,其中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一流课程13门。建有6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6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2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省级青创团队。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团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山东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稳定集体二等功等100多项荣誉,连续7年蝉联“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学校办学经验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2、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共建高校,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办学80多年以来,黑龙江大学在国家全球战略构架中,推进与服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强化俄语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科学研究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和社会服务等多方位与俄罗斯对接,形成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作为黑龙江省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最广、后发优势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坚持立足龙江、面向全国,全力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科技服务和文化引领。“十一五”以来,黑龙江大学坚持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管理为主的发展道路,着力构建教学、科研和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工程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为A类,哲学学科评为B+类,法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个学科评为B类,化学学科评为B-类,学科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居于省属高校前列。2022年再次获批黑龙江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16个学科入选建设序列,外国语言文学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建设学科,8个学科入选培育建设学科。
黑龙江大学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条件优良,校区占地面积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4亿元,馆藏图书430余万册,拥有可容纳3万余名学生住宿生活的大学城,设施先进的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餐饮中心等办学基础设施,以及宽带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
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1939年6月,延安工人学校和陕北公学、安吴堡青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成立。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2024年3月,获准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秉承“延安根、延河魂”共同精神源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学校以建设劳动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校为目标,培育和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全校共有教职工597人,其中专任教师383人。专任教师中,在聘教授43人,在聘副教授112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7.96%。学校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