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黑龙江大气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2025-03-21 14:29:16

黑龙江大气科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黑龙江招生大气科学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7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海洋大学。

黑龙江大气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黑龙江大气科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黑龙江省招生大气科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黑龙江大气科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黑龙江招生大气科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7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海洋大学(582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550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534分)、云南大学(532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434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本一批582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本一批550
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本一批534
4云南大学大气科学本一批532
5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大气科学本二批434
6无锡学院大气科学本二批419
7广东海洋大学大气科学本二批410

二、在黑龙江招生大气科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积极支持崂山实验室建设,协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持建设我国地球科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主持海洋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基地平台40余个。

2、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学校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牵头建设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办学新格局。与20多个国家的1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新型特色智库体系。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基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和海外调研实习基地,构建“学生全球胜任力”培育体系和“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汉语教学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教学点、HSK考点、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为合力支撑的文化传承创新“西南通道”。

3、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民航局直属的部省共建本科高校。学院作为国家全过程培养民航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经过近70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理、工、文、管、法、艺、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民航飞行员、工程技术和民航运行管理人才为主的办学格局,其中全民航70%的飞行员、80%的机长、90%的功勋飞行员从这里启航,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成为世界民航职业飞行员培养规模最大、能力最强、安全最好、质量过硬,享誉国内外民航的高等学府。

学院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等国际和地区民航组织,与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民航机构、航空院校,与波音、空客、通用电气、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等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均建立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是亚洲第一个入选国际民航组织“未来航空人才计划”的全日制大学,是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培训升级计划(TRAINAIR PLUS Programme)成员。长期以来,学院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依托国家“澜湄合作”和民航局“一带一路”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支持配合国产飞机“走出去”和国家海外重大基建项目战略规划,大力开展对外教育培训和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先后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1000余名飞行、机务、空管、机场、签派、空乘等民航专业岗位人才,为其民航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学院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选拔多批次优秀学生、教学科研人员赴国(境)外留(访)学、实习、短期交流,累计达6000余人次。

相关推荐:

大气科学专业大学有哪些(2025最新排名榜一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