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湖南新闻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2025-03-27 14:06:53

湖南新闻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湖南招生新闻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40所。在本省,有17所高校开设了新闻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湘潭大学;而在省外,有34所高校面向湖南省招生新闻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政法大学。

湖南新闻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一、湖南新闻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南省招生新闻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湖南新闻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湖南本省开设新闻学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7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湘潭大学(556分)、长沙理工大学(547分)、湖南科技大学(528分)、湖南工业大学(494分)、吉首大学(492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湘潭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61
2湘潭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58
3湘潭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56
4长沙理工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52
5长沙理工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51
6长沙理工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48
7长沙理工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47
8湖南科技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32
9湖南科技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31
10湖南科技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28
11湖南工业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23
12湖南工业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10
13湖南工业大学新闻学本科批494
14吉首大学新闻学本科批492
15衡阳师范学院新闻学本科批490
16湖南理工学院新闻学本科批489
17邵阳学院新闻学本科批470

2、湖南新闻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湖南招生新闻学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4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政法大学(629分)、北京外国语大学(606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586分)、上海财经大学(602分)、深圳大学(601分)、西南大学(597分)、北京体育大学(593分)、西南财经大学(587分)、北京语言大学(572分)、云南大学(570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本科批629
2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学本科批606
3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学本科批604
4上海财经大学新闻学本科批602
5深圳大学新闻学本科批601
6西南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97
7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93
8西南财经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87
9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学本科批586
10北京语言大学新闻学本科批572
...
25湖州师范学院新闻学本科批495
26吉林财经大学新闻学本科批492
27哈尔滨商业大学新闻学本科批488
28渤海大学新闻学本科批485
29广西财经学院新闻学本科批479
30百色学院新闻学本科批470
31吕梁学院新闻学本科批465
32廊坊师范学院新闻学本科批461
3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新闻学本科批459
34上海杉达学院新闻学本科批439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湖南省招生新闻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湖南招生新闻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吉首大学

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先后成为国家民委与湖南省政府共建高校、一本批次录取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湖南省高水平建设大学、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普通高校。

学校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资格,与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实施了教师出国(境)研修、学生出国(境)交流及交换学习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校区现有13个学院,涵盖文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置32个本科招生专业,可在24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8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可在19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后,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统招本科生近13000人,国际学生3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2500余人;教职工1250余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00余人。

3、上海体育大学

上海体育大学创建于1952年,原名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原为国家体委直属高校,2001年起,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2017年以来,入选国家“双一流”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序列。202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坚持探索人才培养、学术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对外开放发展的体育特色创新发展路径,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坚持特色性应用研究型办学定位,秉持“身心一统,兼蓄竞攀”校训,承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弘扬体育文化”的光荣使命,践行“为了师生终身发展”的根本理念和“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

学校积极推动“体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率先建成世界唯一的专门以乒乓球为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国乒乓球学院,并被国际乒联认定为最高学院级附属培训基地。与国际手联和国际田联分别共建国际手球学院和国际田联特训认证中心;与中国篮协、中国田协、中国羽协、中国体操协会和中国铁人三项协会分别共建中国篮球学院、马拉松学院、羽毛球学院、体操学院和铁人三项学院,是中长跑项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有国家级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大力培养体育特色创新创业人才,是首个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金奖和全国唯一“乡村振兴奖”的体育类高校,并在主赛道实现同类高校零的突破获得全国银奖。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蕴瑞学苑”。学校和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共建绿地申花上体女子足球队。历年来培养了一批国际知名教练员,如施之皓、孙海平、陈忠和、王跃舫、孙荔安、沈富麟、马良行等。

相关推荐:

新闻学专业大学有哪些(2025最新排名榜一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