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历史学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湖南招生历史学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2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
一、湖南历史学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南省招生历史学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湖南历史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湖南招生历史学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2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师范大学(607分)、武汉大学(638分)、四川大学(624分)、华中师范大学(614分)、山东大学(61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师范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638 |
2 | 武汉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638 |
3 | 四川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624 |
4 | 华中师范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614 |
5 | 山东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611 |
6 | 北京师范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607 |
7 | 南京师范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603 |
8 | 兰州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594 |
9 | 南京师范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593 |
10 | 河南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565 |
11 | 西南民族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538 |
12 | 西南民族大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批 | 532 |
二、在湖南招生历史学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备。下设30个教学科研单位,有84个本科专业;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普通本科生19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600余人,另有国际学生700余人。
2、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生20504人,硕士研究生14557人,博士研究生4688人。有99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3、西南民族大学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普通高校,国家民委、教育部、四川省、成都市共建高校。学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邓小平同志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南民委主任王维舟为首任院长。2003年学校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3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7年、2020年连续两届荣膺“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学校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大力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推进“三全育人”,多项成果分获全国、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校以来,24万多名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改革先锋”——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积极投身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民族地区“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