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广东法医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2025-03-08 14:56:35

广东法医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东招生法医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8所。在本省,有3所高校开设了法医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山大学;而在省外,有5所高校面向广东省招生法医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苏州大学。

广东法医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一、广东法医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东省招生法医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广东法医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广东本省开设法医学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山大学(637分)、南方医科大学(592分)、广东医科大学(544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中山大学法医学本科批637
2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本科批592
3广东医科大学法医学本科批544

2、广东法医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东招生法医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苏州大学(618分)、重庆医科大学(599分)、中国医科大学(592分)、昆明医科大学(571分)、山西医科大学(553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苏州大学法医学本科批618
2重庆医科大学法医学本科批599
3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本科批592
4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本科批571
5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本科批553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东省招生法医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东招生法医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现有广州和顺德两个校区。学校是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连续3年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2023年入围全球前400强。

师资队伍:现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53人次,省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73人次,其中: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教学名师6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31人,长江学者38人,国家“杰青”31人,国家特支计划29人(青年拔尖人才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国家“优青”27人。

2、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5年成为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近五年来,累计新增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各级各类项目超过4500 项,资助经费约11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 54项,资助经费达2.38亿元。近五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0000余篇,年均增长率10%。多项成果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细胞》、《美国医学会杂志》、《自然·医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近五年来,学校累计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8项,包括重庆市科技奖一等奖5项,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1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独立研制的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属世界首创,首台设备于2020年12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学校研发的新冠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产品为抗疫做出积极贡献,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检测试剂盒已完成中试生产和注册检,即将进入临床试验。数字化病毒检测技术、抗抑郁和中风药物相关技术、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技术、阿尔兹海默症预防等科技成果高质量完成转化。

3、昆明医科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东陆大学医学专修科,1956年独立建院,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90年来,培养的10万余名全日制和10万余名非全日制高级医药卫生人才扎根边疆,服务基层,为云南卫生健康事业、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校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部委级科技奖励17项。“十三五”以来,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获省级科技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14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3项,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723项,位居全省前三,承担省级项目2400余项;年平均科研经费1.6亿元。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创新团队36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有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干细胞临床备案机构3个,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1项,国家级资质认定和认可实验室(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基地等140个,其他省厅级科技创新平台6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78个。《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是国家科技核心期刊。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