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江苏招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8所。在本省,有3所高校开设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农业大学;而在省外,有5所高校面向江苏省招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吉林大学。
一、江苏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江苏省招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江苏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江苏本省开设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农业大学(610分)、江苏大学(581分)、扬州大学(577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京农业大学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610 |
2 | 江苏大学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81 |
3 | 扬州大学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77 |
2、江苏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江苏招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吉林大学(636分)、四川农业大学(595分)、安徽农业大学(559分)、山东理工大学(551分)、山东农业大学(547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吉林大学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636 |
2 | 四川农业大学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95 |
3 | 安徽农业大学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59 |
4 | 山东理工大学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51 |
5 | 山东农业大学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547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江苏省招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江苏招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简介
1、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以及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原江苏理工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是为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建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学校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坚持立足江苏、服务行业,始终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使命,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博士后,为我国农业装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工中有农,以工强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情怀。
2、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聚焦世界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合作网络,目前已经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名的50所,前200名的71所。学校与12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45个中外合作平台。
3、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肇始于1928年在当时的省府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迁往芜湖,更名为安徽大学。1954年学校被拆分为安徽师范学院和安徽农学院,安徽农学院由芜湖迁到合肥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现下设18个学院(部),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716人(含国际生14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6009人。在职教职工220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2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 858 人,占专任教师的61.2%;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07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53人、省级人才228人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