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南招生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35所。在本省,有5所高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河南师范大学;而在省外,有31所高校面向河南省招生教育技术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东师范大学。
一、河南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南省招生教育技术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河南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河南本省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河南师范大学(515分)、信阳师范大学(原信阳师范学院)(501分)、河南科技学院(490分)、郑州师范学院(458分)、安阳师范学院(457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河南师范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一批 | 515 |
2 | 信阳师范大学(原信阳师范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501 |
3 | 河南科技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490 |
4 | 郑州师范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458 |
5 | 安阳师范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457 |
2、河南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河南招生教育技术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东师范大学(628分)、南京邮电大学(610分)、南京师范大学(599分)、湖南师范大学(594分)、首都师范大学(592分)、江苏大学(584分)、湖北大学(581分)、陕西科技大学(574分)、浙江师范大学(569分)、天津师范大学(55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东师范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一批 | 629 |
2 | 华东师范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一批 | 628 |
3 | 南京邮电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一批 | 610 |
4 | 南京师范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一批 | 599 |
5 | 湖南师范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一批 | 594 |
6 | 首都师范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一批 | 592 |
7 | 江苏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一批 | 584 |
8 | 湖北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一批 | 581 |
9 | 陕西科技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一批 | 574 |
10 | 浙江师范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一批 | 569 | ... |
22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508 |
23 | 湖北文理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508 |
24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507 |
25 | 黄冈师范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503 |
26 | 咸阳师范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497 |
27 | 闽南师范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493 |
28 | 保定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489 |
29 | 鞍山师范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478 |
30 | 白城师范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472 |
31 | 琼台师范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本二批 | 469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河南省招生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河南招生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河南科技学院
学校赓续红色血脉,坚守教育初心,扎根中原沃土,形成了“源于农、兴于农、发展于农、服务于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河南新乡市,占地面积2021亩,校舍面积近79万平方米。建校80余年来,学科专业已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25个教学单位,7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9万余人。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36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6个。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等15个,河南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38个,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及产业学院3个。学校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高校,作物学学科、园艺学学科群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高端智能起重装备学科群是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重点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学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建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猪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农业农村部传统特色肉制品加工技术科研试验基地、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杂交小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8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教学团队、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54个,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河南省“五区一群”等重大战略,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突出科技引领,注重产教融合,主动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2019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我校技术转让收入在全国高校排名47位。2020年,小麦品种“百农207”和“百农4199”分别位居全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和第三。2023年,我校入选农业农村部小麦主导品种2个、植保类主推技术1项,实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双入选的突破。
2、华东师范大学
立德树人,攀高行远。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学校始终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按照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路径,锚定卓越航标,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使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推动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三大卓越工程”(卓越育人工程、卓越学术工程、卓越服务工程)为重点,以“五个一流行动计划”(一流学科生态构筑计划、一流人才队伍引育计划、一流对外开放提质计划、一流治理能力提升计划、一流保障服务支撑计划)为支撑,构建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卓越服务融通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做出持续性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历史性贡献!
学校理工科建有3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民政部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3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教育部国别区域联合研究院,2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2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5个中央各部委等其他研究基地, 7个上海市社科创新基地(含1个上海市重点智库),6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5个上海高校智库,10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上海市其他创新基地。现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学校主办、承办和合办各类中文期刊23种、英文期刊7种。学校拥有实体馆藏文献总量538.80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78个(490个子库)。学校积极对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教育集团以“卓越”为引领打造基础教育示范校、示范区,现有自办与合作举办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68所(正式招生办学)。学校继续教育坚持管办分离,探索培育高品质非学历教育项目,注重推进内涵式发展,统筹提升社会效能和经济效能。
3、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十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5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1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5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4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2个,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6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4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43人;2020年,我校获评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2008年我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6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含合作项目)141项,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2项。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了多项奖励。高层次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5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