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8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安徽工业大学;而在省外,有57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大学。
一、安徽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安徽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安徽本省开设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安徽工业大学(509分)、安庆师范大学(50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安徽工业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509 |
2 | 安庆师范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508 |
2、安徽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5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大学(632分)、浙江大学(630分)、厦门大学(618分)、武汉大学(614分)、西安交通大学(614分)、中山大学(614分)、华中科技大学(612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607分)、中南大学(607分)、山东大学(60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京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32 |
2 | 浙江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30 |
3 | 厦门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19 |
4 | 厦门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18 |
5 | 武汉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14 |
6 | 西安交通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14 |
7 | 中山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14 |
8 | 华中科技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12 |
9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07 |
10 | 中南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07 | ... |
48 | 武汉轻工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97 |
49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81 |
50 | 荆楚理工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77 |
51 | 武昌首义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70 |
52 | 武汉文理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70 |
53 | 山东工商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66 |
54 |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60 |
55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54 |
56 | 天津城建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52 |
57 | 青岛城市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50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安徽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安庆师范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庆。这里是桐城派的故里、黄梅戏的故乡,有着“千年古城、百年省会,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学校傍依浩瀚长江,毗邻宁安高铁、合安九高铁,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
学校育人成果丰硕。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敬敷、世范、勤学、笃行”校训精神,深入实施修德、修智、修行“三修”教育工程,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五年来,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500余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先进典型。
2、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3、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今,共申请专利15501项,授权专利10057项;有2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85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十三五”以来,学校共获得2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高熵合金组织调控与强韧化机理”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科研成果,作出了重大科学贡献;“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基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地下工程安全精准爆破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