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江苏招生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3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武汉理工大学。
一、江苏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江苏省招生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江苏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江苏招生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武汉理工大学(610分)、西南交通大学(606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49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武汉理工大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本科批 | 610 |
2 | 西南交通大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本科批 | 606 |
3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本科批 | 496 |
二、在江苏招生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6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有本科专业102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各1个、教育部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5个。
2、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成都。
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培养“德才兼备、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大力开展本科教育分类培养和以“研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8985人、硕士研究生13130人、博士研究生3265人、留学生463人。学校成功获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有74个专业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7个;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学校有71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成效显著,77级以后的毕业生中产生了38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0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交通便捷,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具有鲜明航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有工、管、文、理、经、法、艺、教八大学科门类。下设19个教学院(部),1个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乌拉尔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个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15个省重点学科。现有63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2门。两项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