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吉林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74所。在本省,有16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吉林大学;而在省外,有161所高校面向吉林省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大学。
一、吉林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吉林省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吉林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吉林本省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吉林大学(567分)、东北师范大学(553分)、吉林师范大学(508分)、长春理工大学(500分)、长春师范大学(489分)、北华大学(478分)、通化师范学院(466分)、白城师范学院(459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456分)、长春大学(45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吉林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67 |
2 | 东北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53 |
3 | 吉林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08 |
4 | 长春理工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00 |
5 | 长春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489 |
6 | 北华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478 |
7 | 通化师范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466 |
8 | 白城师范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459 |
9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456 |
10 | 长春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453 |
11 | 吉林警察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441 |
12 |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413 |
13 | 吉林外国语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408 |
14 | 长春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408 |
15 | 长春光华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401 |
16 |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376 |
2、吉林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吉林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6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大学(597分)、北京师范大学(588分)、华东师范大学(584分)、中国政法大学(584分)、湖南大学(556分)、中国传媒大学(552分)、中央民族大学(551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551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547分)、苏州大学(54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京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97 |
2 | 北京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88 |
3 | 华东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84 |
4 | 中国政法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84 |
5 | 湖南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56 |
6 | 中国传媒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52 |
7 | 中央民族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51 |
8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51 |
9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47 |
10 | 苏州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一批A | 546 | ... |
152 | 辽宁理工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382 |
153 |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379 |
154 | 广州新华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373 |
155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加试)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B | 369 |
156 | 广西外国语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368 |
157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368 |
158 | 辽宁传媒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358 |
159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354 |
160 | 武昌理工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A | 342 |
161 | 青海民族大学(加试) | 汉语言文学 | 二批B | 342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吉林省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吉林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长春人文学院
长春人文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历经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两个办学阶段。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更名为长春人文学院,至今已有36年的办学历史。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穆树源教授为董事长,博士生导师张兴海教授为校长,付宏政研究员为党委书记。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每年有千余名学生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励。2018年,两名学生代表吉林省首次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比赛获前10名,并入选国家集训队。2023年6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吉林赛区决赛1人获特等奖、7人获一等奖。执导《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祖国》的2008届毕业生文牧野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著名青年电影导演。媒体广泛报道的全国百优志愿者、2012届毕业生梁钶事迹产生强烈社会反响。志愿援藏的2017届毕业生于洋当选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残疾女大学生李爱春拍摄的励志短视频感动众多网友,被人民日报等百余家媒体网站报道,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2006年以来,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一直位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08年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建校36年来,有5万余名学子毕业走出校园,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为学者、教师、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者、企事业单位优秀管理者。先后涌现出奥运会和亚运会志愿者、“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吉林省百优大学生”“吉林省最美抗疫志愿者”“吉林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吉林好人”“长春好人”“长春市文明大学生”等一批先进典型。2023年12月31日晚,《启航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播出。舞蹈专业百余名学生演绎创意作品《瑞雪兆丰年》,在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等央视新媒体平台播出,受到央视领导和总台领导的单独表扬。
2、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是由教育部创办,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以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为主、兼残疾人事业专门人才培养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因服务中国残疾人事业和特殊教育需求而生,于1982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支持下创办,初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学校的建立,开辟了中国特殊师范教育的先河。1997年,学校划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2009年,学校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建单位。2015年,学校更名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特教人才。设有10个学院,27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拥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4个;国家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建设项目1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产教融合专业3个,省级产教融合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20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9门。立项省级重点教材12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承担教育部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拥有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立项建设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个。建校42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特殊教育和各类专门人才,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祥军、“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葛华钦、“全国模范教师”马善波、“全国三八红旗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曹艳、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等一大批优秀校友,被誉为“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
3、塔里木大学
塔里木大学创建于1958年10月。学校是由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创办,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7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创业示范高校”,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进入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20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4年成为来华留学生招收和培养单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教育戍边的重要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新疆共命运,谱写了新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不断加强校地合作,积极融入阿拉尔大学城(教育园区)建设,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本、硕、博学生联合培养,形成了“9+1”联合培养新机遇。教育部先后安排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构建了“8+1”的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新格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