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黑龙江招生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3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营口理工学院。
一、黑龙江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黑龙江省招生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黑龙江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黑龙江招生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营口理工学院(370分)、塔里木大学(336分)、青岛工学院(32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营口理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 本二批 | 370 |
2 | 塔里木大学 |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 本二批 | 336 |
3 | 青岛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 本二批 | 325 |
二、在黑龙江招生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营口理工学院
营口理工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1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营口市人民政府与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合作建设营口大学园。经过四年孵化,2013年4月,由教育部批准建立营口理工学院。
学校借力城市文化资源,融入城市文化内涵,引领城市文化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荣获营口市文明校园、辽宁省民族体育先进集体、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团委先后荣获“辽宁省先进团委”“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聘任德艺双馨文艺名家进校园,建有营口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营口市民族文化陈列馆、辽南文化研究所等,承办、参加省市少数民族运动赛事。繁曦戏剧社获辽宁省美育优秀社团。学生在辽宁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27个奖项。学生在全国啦啦操联赛(沈阳站)、辽宁省大学生田径比赛、辽宁省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第九届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体育赛事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4项,累计获奖252人次。
2、塔里木大学
塔里木大学创建于1958年10月。学校是由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创办,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7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创业示范高校”,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进入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20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4年成为来华留学生招收和培养单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教育戍边的重要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新疆共命运,谱写了新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不断加强校地合作,积极融入阿拉尔大学城(教育园区)建设,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本、硕、博学生联合培养,形成了“9+1”联合培养新机遇。教育部先后安排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构建了“8+1”的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新格局。
3、青岛工学院
青岛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2005年建校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申办,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独立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青岛工学院。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确立“立足青岛,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上合应用科技大学”目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高校。学校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山东省教育督导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科研基地”“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最佳品牌影响力高校”“青岛高校体育工作优秀组织单位”“青岛市引进青年人才突出贡献单位”。
学校现有山东省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平台、山东省一流专业平台、青岛市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平台、上合金融实验室、青岛市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市级教学科研平台20个,省级科研团队2个,校级科研团队42个。近两年立项校级课题312项;获批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74项,横向课题52项,项目涵盖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课题、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等41大类。教师出版教材、专著39部,发表学术论文625篇,其中SCI、中文核心、EI收录等高水平论文59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38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等省级奖励6项,市厅级奖励18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