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东招生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4所。在本省,只有广东医科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而在省外,有3所高校面向广东省招生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浙江中医药大学。
一、广东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东省招生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广东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广东招生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文史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广东医科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广东医科大学 | 医学实验技术 | 本科批 | 481 |
2、广东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东招生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浙江中医药大学(541分)、湖北中医药大学(538分)、右江民族医学院(51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医学实验技术 | 本科批 | 541 |
2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医学实验技术 | 本科批 | 538 |
3 | 右江民族医学院 | 医学实验技术 | 本科批 | 518 |
二、在广东招生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大学简介
1、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1978年有2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列为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5月学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进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简称CWUR)和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榜单,2021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3年获批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普通本科招生专业36个,覆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4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设岗学科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及毒理学、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临床医学已进入全球前3‰。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8个,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4个。
2、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现有滨文校区和富春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下设22个教学单位,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等3所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附属杭州市中医院、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附属宁波市中医院、附属省立同德医院等4所同质化管理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5200余人、学历留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等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入选浙江省登峰学科建设计划,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计划。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00强中列779位(中医药院校第二位),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54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CTMP》《浙江临床医学》3种学术期刊。
3、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是神农故里,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文化重要发源地。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先后开设“中医教改实验班”“中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班”“中医学5+3一体化班”,成立时珍国医班、时珍国药班、时珍拔尖班。一批作品获“挑战杯”等国家级、省级奖励,2023年,在“挑战杯”全国竞赛中首次获得一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3项,获奖总数18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在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实验技能、信息通信技术、英语等学科类竞赛以及体育类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全国百强实践团队”。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一批先进大学生典型。70%以上医学类毕业生在三级甲等医院就业,近30%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就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