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智能影像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南招生智能影像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3所。在本省,只有新乡医学院1所高校开设了智能影像工程专业;而在省外,有2所高校面向河南省招生智能影像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上海健康医学院。
一、河南智能影像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南省招生智能影像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河南智能影像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河南招生智能影像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新乡医学院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新乡医学院 | 智能影像工程 | 本一批 | 538 |
2、河南智能影像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河南招生智能影像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上海健康医学院(534分)、浙江万里学院(48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上海健康医学院 | 智能影像工程 | 本一批 | 534 |
2 | 浙江万里学院 | 智能影像工程 | 本二批 | 485 |
二、在河南招生智能影像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学校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医学博士罗维灵在古城卫辉开办的西医诊所,医学教育肇始于1922年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招收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并由中华护理学会(1923年名为“中华护士会”)颁发文凭。1949年冀鲁豫卫生学校及哈励逊医院迁入,于1950年成立平原省医科学校。学校经历华北第二医士学校、河南省汲县医士学校、新乡专区医学院等发展阶段,1962年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1996年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专家组好评;2016年成为“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2021年获批河南省唯一一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获批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
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历代新医人秉承“明德博学,至爱致用”的校训,薪火相传,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逐渐积淀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被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高等教育综合实力20强高校、省级文明校园标兵单位、省级平安校园、省教育厅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2、上海健康医学院
学校地处浦东张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万余人。学校秉承73年办学历史,坚持“健康促进的使者,白衣天使的摇篮”和“医疗器械工程师的黄埔军校”的历史传承,践行“实践+人文”DNA双螺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突出全科医学特色的早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有温度、多维度’能力培养体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创设“中国系列”之“人民健康”课程体系,推动健康教育与思政教学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心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人类健康促进者。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持续位居全市高校前列,专业对口率高、稳定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在持续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不忘服务社会,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学校近年主办(承办)“数智化赋能‘医健养险’高质量融合发展”国际论坛、国际康复创新与应用研讨会、亚洲核医学论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中国城市健康生活论坛、中国数字医疗产业论坛、东方医学教育论坛以及全国医学影像技能大赛、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等几十场高水平学术会议和技能大赛;牵头组建国内首个健康医学教育PBL联盟;学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遴选为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中国集训主基地,学生代表上海参加两届全国技能大赛,蝉联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金牌,代表中国参加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获铜牌,实现中国该项目零的突破。学校与海南、新疆、西藏、云南、青海和河南等多地进行对口帮扶项目,不断提高边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培养医疗行业紧缺人才。
3、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是一所具有74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经历过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新型高校,被教育专家誉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范例性实践”。
创新办学25年来,学校已经成为一所文、经、管、法、艺、理、工、农、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现有商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法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外语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中德设计与传播学院、华美生命健康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56个招生专业,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万多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