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包装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湖北招生包装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8所。在本省,只有武汉轻工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包装工程专业;而在省外,有7所高校面向湖北省招生包装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西南大学。
一、湖北包装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北省招生包装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湖北包装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湖北招生包装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武汉轻工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武汉轻工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科批 | 525 |
2、湖北包装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湖北招生包装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7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西南大学(602分)、江南大学(601分)、华南农业大学(587分)、北京印刷学院(540分)、天津科技大学(第07组)(53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西南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科批 | 602 |
2 | 江南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科批 | 601 |
3 | 华南农业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科批 | 587 |
4 | 北京印刷学院 | 包装工程 | 本科批 | 540 |
5 | 天津科技大学(第07组) | 包装工程 | 本科批 | 533 |
6 | 中北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科批 | 532 |
7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包装工程 | 本科批 | 487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湖北省招生包装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湖北招生包装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学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6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96万余册,数据库53种,电子图书234万余册,电子期刊50万余册,拥有7个优势特色学科相关数据库和机构知识库平台,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省部级专家名师140余人次,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50余个,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汇聚了一批在粮食、畜牧饲料、水产等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2、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张卫国教授、校长王进军教授。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6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28人、副高级职称1324人,博士生导师599人、硕士生导师2027人(含博导)。现有国家级人才144人次,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海外院士5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另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3、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独立建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62年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依照《江南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以“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为校训,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以建设“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为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社会美誉度高,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