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云南招生生物工程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0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东理工大学。
一、云南生物工程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云南省招生生物工程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云南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云南招生生物工程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0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东理工大学(606分)、东北大学(599分)、安徽大学(569分)、浙江工业大学(557分)、长沙理工大学(546分)、南京林业大学(542分)、武汉轻工大学(479分)、吉林农业大学(456分)、浙江万里学院(441分)、内蒙古科技大学(43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东理工大学 | 生物工程类 | 本一批 | 606 |
2 | 东北大学 | 生物工程类 | 本一批 | 599 |
3 | 安徽大学 | 生物工程类 | 本一批 | 569 |
4 | 浙江工业大学 | 生物工程类 | 本一批 | 557 |
5 | 长沙理工大学 | 生物工程类 | 本一批 | 546 |
6 | 南京林业大学 | 生物工程类 | 本一批 | 542 |
7 | 武汉轻工大学 | 生物工程类 | 本二批 | 479 |
8 | 吉林农业大学 | 生物工程类 | 本二批 | 456 |
9 | 浙江万里学院 | 生物工程类 | 本二批 | 441 |
10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生物工程类 | 本二批 | 436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云南省招生生物工程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云南招生生物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东北大学
学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办学,先后辗转于北平、西安、开封、四川三台等地,在“一二·九”运动中,东大师生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的重要作用。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260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在白俄罗斯创建全球首个科技孔子学院。现有在校国际学生850人,设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10个。
2、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与滁州市共建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10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智库指数排名进入前50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连续10年编撰《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围绕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近120次(国家领导人批示19次);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广汇人才培养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学术共同体”,合作开设“物质科学”等5个英才班;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安徽首位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长鑫存储、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共建校企互嵌式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新工科”改革发展,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互联网学院;与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3、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和浙江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浙江工业大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拔尖创新人才为引领、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复合型人才为特色,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35余万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5个,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社会科学总论等9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等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