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吉林招生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4所。在本省,只有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1所高校开设了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而在省外,有3所高校面向吉林省招生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一、吉林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吉林省招生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吉林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吉林招生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内专科批院校只有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2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 | 专科批 | 220 |
2、吉林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吉林招生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82分)、宣化科技职业学院(239分)、兴安职业技术学院(19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 | 专科批 | 282 |
2 |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 | 专科批 | 239 |
3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 | 专科批 | 195 |
二、在吉林招生专科批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简介
1、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毗邻国家5A级风景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和长影世纪城。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水利厅。学院是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吉林省“双高建设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个高水平专业群),吉林省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改革创新实验校,是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产教深度融合,注重交流合作。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与长春理工大学签订“协作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省外高职院校互派教师交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华为集团签约共建ICT学院、与京东集团签约共建产业学院、与宁波三个阿姨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家政学院,与中软国际、达内教育集团、凤凰卫视合作,分别成立面向人工智能、信创、数字媒体方向的产业学院,具有15个全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与学院有长期就业合作的企业300余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90余家,其中五百强企业6家,为学生学习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是我省家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发起单位,吉林省水利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单位。
2、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国家公办的电力类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隶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院位于风光旖旎的哈尔滨市区,毗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国际会展中心、亚洲第一高钢塔——龙塔遥相辉映,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内、外环境优美。学院1958年建校,办学底蕴丰厚,功能完善,环境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专业特色鲜明,就业前景广阔。建校六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电力和其它行业,为我国的电力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大力倡导“严、实、精、勤”的校风和“乐教、重德、求专、善导”的教风,把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且能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专业人才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确立了创办精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
鲜明的专业特色 我院是国家公办的电力类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隶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院致力于为电力系统和社会各界培养懂专业、善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向市场需求,突出行业特色,开设发电运行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热工自动化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供用电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等特色专业。
3、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前身是创办于1917年的直隶第五师范,2004年合并组建为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2007年改建为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学院设有学前教育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航空高铁学院、新能源学院、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8个教学单位,10个党政群管理机构、6个教辅专职机构。开设35个招生专业,覆盖电子信息、能源动力与材料、交通运输、装备制造、教育体育、医药护理等十个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