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境科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上海招生环境科学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9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宁波诺丁汉大学。
一、上海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上海市招生环境科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上海环境科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上海招生环境科学专业(综合)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9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宁波诺丁汉大学(542分)、河海大学(537分)、淮北师范大学(458分)、贵州大学(456分)、沈阳农业大学(45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科批 | 542 |
2 | 河海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科批 | 537 |
3 | 淮北师范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科批 | 458 |
4 | 贵州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科批 | 456 |
5 | 沈阳农业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科批 | 452 |
6 | 广西师范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科批 | 442 |
7 | 黑龙江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科批 | 440 |
8 | 泉州师范学院 | 环境科学 | 本科批 | 436 |
9 |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 | 本科批 | 426 |
二、在上海招生环境科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109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培养了25万余名毕业生。以“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导向,学校大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2门,入选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形成了规模稳步扩大、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新格局,在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获评A等。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
2、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2018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实力。现拥有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10个师范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1个安徽省“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一流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拥有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31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3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6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0余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8门省级线上线下等形式精品开放课程。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2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校智库。近5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3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其中省级特等奖6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3、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地处世界级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广西重点建设的“国内一流大学”高校,全国文明校园。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近4000亩,各类学生71000多人,各类教职工4000多人(含离退休人员),拥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6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人选27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人才140多人次。
依托现有国家、自治区级各类研教平台,2016年至今,学校科研立项数和科研经费均获得大幅增长,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3490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67项,科研经费(R&D经费)总计约9.48亿元。2020年,学校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4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6年以来,科研成果获中国专利奖2项,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4项,获专利授权近2000件。在2016-2022年的四次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奖项221项,其中一等奖18项,获奖总数连续两届均在全区排名首位。2016-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五年保持稳定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12.21%,并获得核技术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