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95所。在本省,有10所高校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广西大学;而在省外,有88所高校面向广西省招生生物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西北工业大学。
一、广西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生物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广西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广西本省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0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广西大学(544分)、广西师范大学(496分)、广西民族大学(475分)、广西医科大学(464分)、玉林师范学院(43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广西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569 |
2 | 广西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544 |
3 | 广西师范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496 |
4 | 广西民族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480 |
5 | 广西民族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475 |
6 | 广西医科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464 |
7 | 玉林师范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439 |
8 | 右江民族医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420 |
9 | 桂林医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416 |
10 | 百色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412 |
2、广西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西招生生物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88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西北工业大学(635分)、湖南大学(603分)、深圳大学(600分)、中国药科大学(595分)、暨南大学(594分)、空军军医大学(577分)、苏州大学(569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555分)、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555分)、南京林业大学(55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西北工业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635 |
2 | 湖南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603 |
3 | 深圳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600 |
4 | 中国药科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595 |
5 | 暨南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594 |
6 | 空军军医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577 |
7 | 苏州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569 |
8 |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555 |
9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555 |
10 | 南京林业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一批 | 553 | ... |
79 | 佳木斯大学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402 |
80 | 辽宁科技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401 |
81 | 唐山师范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400 |
82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389 |
83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388 |
84 |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387 |
85 | 白城师范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386 |
86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385 |
87 | 曲靖师范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385 |
88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生物技术 | 本二批 | 374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西省招生生物技术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西招生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简介
1、桂林医学院
桂林医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被誉为“闪耀八桂的医学明珠”。
学校近五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149项,获自治区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近30项,国家专利授权577项,发表学术论文4726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校2015年、2016年连续跻身中国大学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排行百强榜。学校主办的《华夏医学》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和广西优秀科技期刊。
2、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建校41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3、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1969年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
办学65年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特别是2001年以来,在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6所对口支援高校的倾情帮扶下,学校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五年一台阶、十年一跨越”的高质量发展;2004年学校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学校;200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入选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高校行列;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百所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澜湄青创赛系列活动进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1年获批水利工程、草学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147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生态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