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铁道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铁道工程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6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工业大学。
一、广西铁道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铁道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西铁道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西招生铁道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工业大学(529分)、华东交通大学(511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484分)、兰州交通大学(465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46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京工业大学 | 铁道工程 | 本一批 | 529 |
2 | 华东交通大学 | 铁道工程 | 本二批 | 511 |
3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铁道工程 | 本二批 | 484 |
4 | 兰州交通大学 | 铁道工程 | 本二批 | 465 |
5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铁道工程 | 本二批 | 464 |
6 | 南昌交通学院 | 铁道工程 | 本二批 | 365 |
二、在广西招生铁道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4万余人。涵盖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9个。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评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B+等级。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500强,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2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38位;自然指数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3位;软科202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进入世界300强,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38位。
2、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国铁集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科研创新:学校践行科技强国使命,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高级别科研项目承接、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突出业绩: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西省首个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等标志性奖项;实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国家社科领军人才项目等高水平项目的突破;学校现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高校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40余个;近5年,承担各级科研项目4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90余项,并连续三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部级项目800余项,横向项目210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800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7项,其中一等奖14项,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江西省科学技术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获社会力量奖21项,其中一等奖7项,包括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办学肇始于1954年,现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大学,是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培养层次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创新型大学。学校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建设单位、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入选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2018年以来,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中连续六年跻身应用技术型高校第一梯队。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00余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达70%。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次,拥有上海市高水平创新团队6支,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省部级领军人才为支撑、优秀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人才梯队。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