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基础医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福建招生基础医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5所。在本省,只有福建医科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基础医学专业;而在省外,有15所高校面向福建省招生基础医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大学医学部。
一、福建基础医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福建省招生基础医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福建基础医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福建招生基础医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福建医科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福建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564 |
2、福建基础医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福建招生基础医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大学医学部(677分)、复旦大学医学院(656分)、中山大学(652分)、首都医科大学(636分)、四川大学(627分)、南京医科大学(596分)、广州医科大学(581分)、南方医科大学(577分)、中国医科大学(571分)、温州医科大学(55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677 |
2 | 复旦大学医学院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656 |
3 | 中山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652 |
4 | 首都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636 |
5 | 四川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627 |
6 | 南京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596 |
7 | 广州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581 |
8 | 南方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577 |
9 | 中国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571 |
10 | 温州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555 |
11 | 宁夏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552 |
12 | 山西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537 |
13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511 |
14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511 |
15 | 新疆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本科批 | 506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福建省招生基础医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福建招生基础医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是我国建校较早的公立本科医学院校之一。80多年来,学校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砥砺“改善国民卫生的先锋,东南医药界的柱石”的初心,形成了“以人为本、求是至臻”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孕育了“崇真向善、精诚致远”的校风、“厚德敬业”的教风和“博学笃行”的学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0年,学校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和科研平台。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省级一流学科6个,拥有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消化道恶性肿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7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等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00多项,多项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The Lancet、JAMA子刊及PNAS等国际顶级期刊。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福建医学科技奖等213项。
2、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学校学科实力强,影响力突出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我校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等11个学科再次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其中工商管理、临床医学和生态学入选新一轮“双一流”“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学科专家建议名单。新一轮学科评估取得历史性突破,成绩斐然。学科优势
3、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30多万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国家卫生部正副部长1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100余位,将军40余位,“七一勋章”获得者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位,被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114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校开展了125项学生国际交流项目,获批教育部“高校研究生”和“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被评为“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与人社部国际交流中心合作开展“国际医护人才与技能交流培养项目”。学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签约院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4项、“促进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拉美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2项。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有457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52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8个CMB项目。承担国家援外医疗任务,派出赴也门队员近400人,赴冈比亚和肯尼亚队员41人。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医科大学发起,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乌克兰、德国等15个国家、48个医学教育机构,于2018年5月26日在沈阳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经扩展至23个国家86所单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