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科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45所。在本省,有4所高校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安徽大学;而在省外,有42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环境科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海洋大学。
一、安徽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环境科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安徽环境科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安徽本省开设环境科学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安徽大学(581分)、安徽师范大学(546分)、淮北师范大学(49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安徽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581 |
2 | 安徽师范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546 |
3 | 淮北师范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491 |
4 | 黄山学院 | 环境科学 | 本二批 | 459 |
2、安徽环境科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环境科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2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海洋大学(621分)、河海大学(583分)、江南大学(608分)、华南师范大学(591分)、北京林业大学(576分)、南京林业大学(573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72分)、湘潭大学(572分)、东北林业大学(570分)、宁波诺丁汉大学(570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国海洋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621 |
2 | 河海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614 |
3 | 江南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608 |
4 | 华南师范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591 |
5 | 河海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583 |
6 | 北京林业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576 |
7 | 南京林业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573 |
8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572 |
9 | 湘潭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572 |
10 | 东北林业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一批 | 570 | ... |
33 | 天津农学院 | 环境科学 | 本二批 | 470 |
34 | 赣南师范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二批 | 463 |
35 | 西华师范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二批 | 460 |
36 | 海南医学院 | 环境科学 | 本二批 | 459 |
37 | 吉林化工学院 | 环境科学 | 本二批 | 453 |
38 | 吉林师范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二批 | 453 |
39 | 西藏农牧学院 | 环境科学 | 本二批 | 447 |
40 |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 | 本二批 | 444 |
41 | 伊犁师范大学 | 环境科学 | 本二批 | 440 |
42 | 闽南科技学院 | 环境科学 | 本二批 | 431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环境科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安徽招生环境科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唯一)、全国首批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现有教职工2712人(不含“三附”),其中专任教师1889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职工1063人。学校拥有院士1人,聘任院士2人,拥有“长江”7人,国家“杰青”9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千人”2人,中科院“百人”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优青”4人,海外“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5人,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等3人,共有在职的省级以上人才称号(荣誉)教师600余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1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级教坛新秀45人。各类在籍学生56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0400余人、研究生78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70余人)、留学生19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8000余人。
2、广州大学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面向”,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对接”,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和新农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一流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精准聚焦的发展原则,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文社科、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基础学科支撑能力;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集聚工科力量、强化交叉融合,增创和形成新工科优势。现已形成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地学、农业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全球前1‰;20个学科上榜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土木工程和化学工程进入世界排名前百强;27个学科上榜软科2023“中国最好学科”,其中2个位列全国前12%、7个位列全国前20%。学校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主榜第98位,自2020年以来一直稳居国内百强;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463位、中国内地高校第78位;在2024-2025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471位;在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801-1000位。
3、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3年,先后隶属原重工业部、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先后历经山东冶金学院、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时期,2004年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5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