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
在最新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二个档次,全国一共有3所学校上榜!
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第二档(B级):四川农业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二、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2025最新)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北京林业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南京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 | 草坪科学与工程 | A+ |
2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 | 草坪科学与工程 | A+ |
3 | 四川农业大学 | 雅安 | 草坪科学与工程 | B |
共3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三、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的大学简介
NO1、北京林业大学(排名第一)
北京林业大学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历史积淀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由原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同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1年获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支持。200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2005年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2008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1年与其他10所行业特色高校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2012年,牵头成立中国第一个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学校“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入选北京市第二批高精尖创新中心。2017年,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生态修复工程学、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2021年,成功获批雄安校区,成为首批入驻雄安的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林学、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NO2、南京农业大学(排名第二)
南京农业大学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南京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涵盖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干部培训等各层次,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植物生产、动物科学类、农业生物学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是首批通过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的大学之一。2000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14年,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园艺、风景园林、茶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英语、社会学、农村区域发展、旅游管理、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金融学、会计学、草业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生态学、园林、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中药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动物药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法学、投资学等13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以“诚朴勤仁”为核心的南农精神,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南农品质”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先后造就包括62位院士在内的30余万名优秀人才。
NO3、四川农业大学(排名第三)
四川农业大学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B。
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一等奖73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共建),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等部省级科研站点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中心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