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

2024-10-18 12:06:04

一、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学有哪些

在最新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三个档次,全国一共有9所学校上榜!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第二档(B+级):浙江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第三档(B级):徐州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二、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2025最新)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开设院校地区专业评级
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听力与言语康复学A+
2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听力与言语康复学A+
3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听力与言语康复学B+
4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B+
5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听力与言语康复学B+
6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听力与言语康复学B
7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听力与言语康复学B
8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听力与言语康复学B
9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听力与言语康复学B
共9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学排名前三的大学简介

NO1、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一)

上海交通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余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奖99项,上海市奖593项。2019年,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六家单位“二十年磨一剑”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19项成果获评教育部“三大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奖8项,其中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以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蝉联上海市首位;2021年度卓越论文数达7104篇,连续六年位列全国第一;2022年Nature、Science、Cell等顶尖杂志的论文发表实现重大跨越,发表NSC论文43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20篇,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库资政启民,影响力日益显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建设稳步推进,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NO2、首都医科大学(排名第二)

首都医科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学校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1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学科前1‰,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进入全球前5‰。

NO3、浙江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三)

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B+。

学校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与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工作站等校地合作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2022年12月30日,由我校和金华市政府共建的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先后与省国贸集团等百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中医药创新发展联合体、实验室、博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传承创新。先后与美国、英国、捷克、日本等4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40多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在突尼斯建有一所海外分校,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新西兰建有海外中医药中心,建有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