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2025最新排名榜一览)

2024-10-23 22:18:04

一、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

在最新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二个档次,全国一共有4所学校上榜!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档(B级):哈尔滨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二、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2025最新)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海洋信息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东南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开设院校地区专业评级
1东南大学南京海洋信息工程A+
2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海洋信息工程A+
3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海洋信息工程B
4江苏科技大学镇江海洋信息工程B
共4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的大学简介

NO1、东南大学(排名第一)

东南大学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东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学校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在12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始终心怀天下、心系祖国,为科学进步、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铸就了“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

NO2、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二)

哈尔滨工业大学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大力赓续弘扬“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的哈工大精神传统,坚持“稳引培”并举,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建成了一支享有“八百壮士”美誉的师资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5人。

NO3、哈尔滨工程大学(排名第三)

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B。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工学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突出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可靠顶用人才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7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19万余人、博士研究生3100余人。自2016年起,学校1人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最美大学生”,4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5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近年来,学生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重要奖项逾千项,“E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际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6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1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维持较高水平,连续15年位居黑龙江省榜首,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三海一核”主体领域及国家战略重要领域,近80%毕业生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半数以上毕业生在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就业。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40%。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5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近万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