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有哪些(2025最新排名榜一览)

2024-10-13 14:20:37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有哪些

在最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47所学校上榜!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档(A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第三档(B+级):沈阳建筑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第四档(B级):盐城工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徽科技学院。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2025最新)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同济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开设院校地区专业评级
1同济大学上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A+
2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A+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A
4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电气与智能化A
5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建筑电气与智能化A
6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A
7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A
8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A
9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A
10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11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12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13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14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15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
33唐山学院唐山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34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沧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35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36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37衡水学院衡水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38哈尔滨学院哈尔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39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扬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40合肥城市学院合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41南昌大学共青学院九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42宁德师范学院宁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43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44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45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46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泰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47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南充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
共47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排名前三的大学简介

NO1、同济大学(排名第一)

同济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专基础、学术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创校至今,先后培养了39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71人。

NO2、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二)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大力赓续弘扬“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的哈工大精神传统,坚持“稳引培”并举,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建成了一支享有“八百壮士”美誉的师资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5人。

NO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排名第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目前,在校各类学生总数36000余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名,研究生10000余名,留学生200余名;专任教师1900余名。拥有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南非科学院院士1名、校友院士9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全国师德标兵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国模范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万人计划”入选者8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7名、入选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国家评估认证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准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