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吗?
不是,广州美术学院不是双一流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优势学科专业为:雕塑、产品设计、工艺美术、美术学、艺术设计学、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艺术、书法学、陶瓷艺术设计、艺术与科技。
附:广东省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0所)
广东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一共有10所,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
省内排名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层次 | 国内排名(校友会) |
---|---|---|---|---|
1 | 中山大学 | 广州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12 |
2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E9,省部共建,101计划 | 23 |
3 | 暨南大学 | 广州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38 |
4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市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48 |
5 | 南方科技大学 | 深圳市 | 双一流,省属,保研,研究生院,101计划 | 56 |
6 | 华南师范大学 | 广州市 | 211,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59 |
7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121 |
8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广州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132 |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深圳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 | - |
10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珠海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 | - |
广州美术学院办学层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53年 | 博士点数量 | 2 |
硕士点数量 | 2 | 学校类型 | 艺术类 |
所在城市 | 广州市 | 办学层次 | 省属,八大美院,研究生院 |
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是根据国家建设布局,于1953年组建于湖北武汉的专门美术院校,时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等院校相关系科和人员合并而成。首任校长为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著名革命美术家胡一川,首任副校长为著名油画家杨秋人、著名国画家关山月和阳太阳。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建校70年的历程中,涌现了诸如胡一川、杨秋人、阳太阳、关山月、黎雄才、王肇民、高永坚、迟轲、陈少丰、杨之光、潘鹤、郑餐霞、刘其敏、陈晓南、陈铁耕、张信让等彪炳史册的艺术大家。在当下,郭绍纲、陈金章、梁世雄、尹国良、郑爽、梁明诚、张治安、尹定邦、潘行健、王受之、杨尧、黎明、赵健、全森、吴卫光、方楚雄、郭润文、童慧明、李劲堃、黄启明、范勃、林蓝、宋光智、蔡拥华、沈康等一批名师长期在我校执教。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55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95人。现有教授85人,副教授177人。教师队伍中,聚集了一批优秀教师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包括: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团队、国家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团队等;以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教育教学一等奖获得者,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青年文化英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教师中还有一批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及各艺术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各美术与设计专业学会等担任重要社会(学术)职务的优秀艺术人才。
对外交流学校已与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伯明翰城市大学、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日本千叶大学、东京艺术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圣彼得堡国立工业技术与设计大学等50余所艺术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境)外开展访学进修、交流和学术研究,与国(境)外合作院校互派学生进行交换学习、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工作坊和讲学活动,引进高水平美术设计展览,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聘请境外知名专家学者举行讲座和学术报告会。学校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实现综合美术和设计创新等专业和方向全覆盖招生。有序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办学国际化程度。依托学校学科优势,我校积极配合国家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在国际舞台展示我校学术研究成果和师生优秀创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学校利用自身地缘优势,以创新为驱动,以美为媒,积极拓展与不同国家、地区的艺术交流,充分发掘当代艺术设计超国界的连接方式,形成文化整体观照的方法与特色,在宏观视野下系统呈现更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样貌,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的叙述方式和魅力,推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维,以文化共同体的构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