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吗?
不是,江苏海洋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江苏海洋大学优势学科专业为:海洋技术、水产养殖学、测绘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制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附:江苏省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8所)
江苏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一共有18所,分别是: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
省内排名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层次 | 国内排名(校友会) |
---|---|---|---|---|
1 | 南京大学 | 南京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C9,省部共建,101计划 | 6 |
2 | 东南大学 | 南京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E9,省部共建,101计划 | 21 |
3 | 东南大学医学院 | 南京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 | 22 |
4 | 南京理工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国防七子 | 37 |
5 | 苏州大学 | 苏州市 | 211,双一流,省重点,省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39 |
6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44 |
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保研,研究生院,国防七子 | 49 |
8 | 江南大学 | 无锡市 | 211,双一流,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50 |
9 | 南京师范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51 |
10 | 河海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61 |
11 |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68 |
12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72 |
13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101计划 | 104 |
14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106 |
15 |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122 |
1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市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125 |
17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南京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128 |
18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苏州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 | - |
江苏海洋大学办学层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85年 | 博士点数量 | - |
硕士点数量 | 7 | 学校类型 | 理工类 |
所在城市 | 连云港市 | 办学层次 | 省属,研究生院 |
江苏海洋大学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淮海大学(筹),1989年教育部批复为淮海工学院。1998年至2002年,均具有40年以上办学历史的原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2019年6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建于1958年的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后更名为连云港水产学校)。2013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7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7月,学校获批首批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先导区、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现有苍梧校区、通灌校区、宋跳校区和墟沟校区4个校区,主校区(苍梧校区)坐落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西游记》文化发源地花果山西麓,总占地2193.83亩,校舍面积65.71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名、研究生2100余名。学校设有20个学院,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学校建有一支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教学科研能力兼备、理论实践并重、德学双馨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9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72人,具有博士学位637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1人,江苏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江苏省双创博士(世界名校类)37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高校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省部级人才工程241人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及人才团队11个。1位教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4位教师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学校聘请了蒋兴伟院士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