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在山东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在山东招生代码C763)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山东省1段、2段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48人,包含19个专业。其中【综合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社区管理与服务(4人,三年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4人,三年制)、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4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2024山东省招生计划表(综合类)
1、1段: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在山东【1段】共计划招收8人,涉及2个1段专业。其中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4人),数控技术(4人)。
2、2段: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在山东【2段】共计划招收40人,涉及17个2段专业。其中社区管理与服务(4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软件技术(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山东 | 物 | 1段 | 数控技术 | 4 | 四 |
山东 | 物 | 1段 |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 | 4 | 四 |
山东 | 不限 | 2段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2 | 三 |
山东 | 不限 | 2段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 | 三 |
山东 | 物 | 2段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1 | 三 |
山东 | 物 | 2段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4 | 三 |
山东 | 不限 | 2段 | 智能焊接技术 | 1 | 三 |
山东 | 不限 | 2段 |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 3 | 三 |
山东 | 不限 | 2段 | 大数据与会计 | 2 | 三 |
山东 | 物 | 2段 | 软件技术 | 1 | 三 |
山东 | 物 | 2段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2 | 三 |
山东 | 物 | 2段 | 大数据技术 | 3 | 三 |
山东 | 物 | 2段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3 | 三 |
山东 | 不限 | 2段 | 应用英语 | 2 | 三 |
山东 | 不限 | 2段 | 旅游管理 | 2 | 三 |
山东 | 不限 | 2段 | 学前教育 | 2 | 三 |
山东 | 不限 | 2段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3 | 三 |
山东 | 物 | 2段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 3 | 三 |
山东 | 不限 | 2段 | 社区管理与服务 | 4 | 三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山东招生吗等情况,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59年,原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是国家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1960~1962年,为配合第二重型机器制造厂等国有大型企业建设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西南重型机电学院”,培养大学本科学生。1962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撤销西南重型机电学院,恢复中专建制,学校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机器制造学校”。196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将学校移交给第二重型机器厂,与厂办的半工半读技工学校合并,学校定名为“第二重型机器厂半工半读中级技术学校”。1973年,学校更名为“德阳机器制造学校”,隶属四川省机械工业厅。1977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德阳机器制造学校”。198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1999年,学校增挂“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校牌。1999年,四川省机械职工大学迁入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合并建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同时撤销。2006年,德阳教育学院整体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此,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省市共建”。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之一。2024年1月,教育部发文同意设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同时撤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制。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发扬“开放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围绕“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的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注重内涵发展,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加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模式探索,为产业技术变革、社会发展不断培育高层次技能人才,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截至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