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科技学院在四川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辽宁科技学院(在四川招生代码2136)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四川省本二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63人,包含31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冶金工程(3人,四年制)、数字经济(2人,四年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人,四年制);【文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小学教育(2人,四年制)、广告学(2人,四年制)、学前教育(2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辽宁科技学院2024四川省招生计划表(理科)
本科批:辽宁科技学院在四川【本科批】共计划招收53人,涉及26个本科专业。其中冶金工程(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自动化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机器人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土木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测绘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智能采矿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工程造价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冶金工程 | 3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金属材料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应用化学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生物技术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制药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能源化学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环境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人工智能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通信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物联网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数字经济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辽宁科技学院2024四川省招生计划表(文科)
本科批:辽宁科技学院在四川【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0人,涉及5个本科专业。其中小学教育(2人),会计学(2人)。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会计学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旅游管理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学前教育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广告学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小学教育(师范)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四川招生吗等情况,以辽宁科技学院官网发布为准!
附:辽宁科技学院简介
辽宁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具有枫叶之都、钢铁之都、中国药都美称的辽宁省本溪新城,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0公里,学校前身为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成立于1907年的本溪县立师范传习所,1948年东北解放后,更名为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溪钢铁工业学院,1985年更名为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本溪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本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本科,更名为辽宁科技学院。
学校启动服务地方行动计划,面向辽宁省产业发展实际,不断提升协同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现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省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1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1个。依靠学校人才技术优势成立了大材料应用研究院等13个科研院(所)。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型科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积极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近5年来共承担各类各级科研项目765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2项。省级以上项目228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批各类专利646项,发明专利85项,转化科技成果178项,其中省内转化科技成果155项。近五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其中一等奖4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