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4年在湖南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本科批463分;【历史类】本科批476分。
以下为2022-2024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历年在湖南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近三年在湖南录取分数线:
1、2024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463分;【历史类】本科批476分。
2、2023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453分;【历史类】本科批460分。
3、2022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449分;【历史类】本科批483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近三年在湖南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历年在湖南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物理类(物+化)(第104组) | 本科 | 445 | 159946 | 422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第103组) | 本科 | 463 | 135551 | 422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第102组) | 本科 | 472 | 37589 | 438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第101组) | 本科 | 476 | 35608 | 438 |
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物理类(物+化)(第106组) | 本科 | 447 | 134834 | 415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第104组) | 本科 | 449 | 132656 | 415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第105组) | 本科 | 453 | 128361 | 415 |
2023 | 历史类(史+不限)(第101组)(内蒙古包头) | 本科 | 460 | 38497 | 428 |
2023 | 历史类(史+地或史+生)(第103组)(内蒙古包头) | 本科 | 460 | 38497 | 428 |
3、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第7组)(内蒙古包头) | 本科 | 432 | 143781 | 414 |
2022 | 物理类(物+化)(第6组)(内蒙古包头) | 本科 | 443 | 131883 | 414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第5组)(内蒙古包头) | 本科 | 448 | 126492 | 414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第4组)(内蒙古包头) | 本科 | 449 | 125403 | 414 |
2022 | 历史类(史+地或史+生)(第3组) | 本科 | 479 | 39001 | 451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第1组) | 本科 | 482 | 37001 | 451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第2组) | 本科 | 483 | 36363 | 451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在湖南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简介:
包头师范学院,坐落在享有“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美誉的“草原钢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包头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更名为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原包头师范学校、包头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包头师范学院。2003年,与原包头钢铁学院、包头医学院合并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004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校名恢复独立法人资格。2007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招生。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7年,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2022年小学教育和汉语言文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准确把握国家教育外事工作的方针和政策,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增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合作能力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发挥积极作用。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波兰、韩国、马来西亚、蒙古等国家的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开展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远程人才培养线上学习项目;与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相关推荐: